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拜新月 元末明初 · 刘基
月生花始开,月圆花渐落。
花开人少年,花落人可怜。
女儿拜新月,望圆不望缺。
未圆望不休,既圆应更愁。
天童山交禅师塔铭 北宋 · 黄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黄龙南禅师受法于慈明,传临济正法眼藏,丛席之盛,冠绝诸方。
一传而东林总得之,东坡先生赞之曰:「巍巍总公,僧中之龙」。
再传而泐潭乾得之,无尽居士赞之曰:「禅人过得香卓子,它日炉中莫负恩」。
又再传而天童交得之,颍川了翁赞之曰:「拶破黄龙第四关,世人犹问生缘法」。
是二三巨公,遍游名社,究此一事因缘,非大善知识,深悟宗乘,确然奇特,为天人眼目,讵肯笔端推重之如此耶?
大观初,寓四明招提,见了翁赞语,读之耸然。
又闻四方衲子茧足而至者,叹慕畏服,交口一词。
询其宗旨所自来,则曰:「临济儿孙,是真端的者」。
遂携杖屦,请从师游。
徐而叩之,则崇冈峻岭,壁立千仞,未足以喻堂皇之峭拔也;
迅霆怒雷,不及掩耳,未足以喻机锋之敏捷也;
长江浩流,洪钟巨响,未足以喻辨才之无穷也。
是真所谓大善知识者欤。
从游久之,因以遐想当年黄龙丛席之盛,而坐揖东林、泐潭之遗风,知师之门庭凛凛,其所由来者旧矣。
师讳普交明州鄞县万龄乡毕氏之子。
自幼颖悟,未冠,从释初钱塘南屏山天台教观,因修忏悔佛事。
遇道人于途中,忽问曰:「师之忏罪为自忏耶?
为忏它耶?
若自忏罪,罪性何来?
若忏它罪,它罪非汝,乌能忏之」?
师不能对,归诘南屏,亦不能决。
遂愤然辞去,寻师访道,几遍天下。
逮造泐潭,泐潭知其为法器,见入门即诃之,拟问则杖之使去。
师不敢复进。
一日,忽呼之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商量,何不自室中来」?
师拟进,泐潭喝之,师豁然有省,呵呵大笑。
泐潭下绳床,执师手曰:「汝会佛法耶」?
师以手托开,亦喝之,泐潭呵呵大笑而坐。
师以偈呈曰:「若人问我解何宗,一喝须教两耳聋。
满杓黄齑饱吃了,生涯在钵盂中」。
自是机辩迅发,学徒争归之。
士大夫数虚席以迎,师悉遁去。
归隐天童山,掩关却扫者八年。
偶寺阙主僧,群僚邀师甚力,遣介候于道,师不得遁。
居之六年,引退。
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留偈辞众曰:「宝杖敲空触处,光阴掣电旧曾闻。
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
掷笔坐逝,俗寿七十七,僧腊五十八。
后七日开龛,俨然如生,阇维获五色舍利,顶骨、牙齿不坏。
其年四月十日葬于天童寺山之西原
师修持清苦,行履孤洁,正扬,洒落轶群,鲜有能凑泊其机者。
凡见僧来,必诃骂之,曰:「楖栗未担时,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什么。
吹毛洗钵,招扇张弓。
赵州柏子、灵云桃花,且掷放一边。
山僧无恁么闲唇吻,与汝打葛藤,何不休歇去」!
拈拄杖悉逐之。
泐潭闻之,笑曰:「要人如此悟解,僧堂草深一丈去也」。
师既得法于泐潭,犹欲遍参,一时号为尊宿者闻师至,皆倒屣出迎,必居第一座。
故虽为天童山主人矣,而丛林至今犹以首座称之,亦足以见师之禅望,畴昔蔼然,不待出世,而后道行也。
嗣法者三十馀人,云岩泰诚、香山彦文、吉祥清逢、智门行潜、茂椿圆应、太平子瑫、德圆、道场山昙俊,皆能传师之道,阐扬于时。
以余知师最详,屡以铭文见属,义不可辞。
乃铭曰:
西来谁露真消息,教外别传要端的。
黄龙佛法付儿孙,临济宗风本奇特。
珍重天童老古锥,声名四海日星垂。
当年一喝狮子吼,狐狸望风而避之。
直截机锋难凑泊,摘叶寻枝何太错。
满堂龙象竞交参,侧耳惟聆师一诺。
虚空扑落水流东,护塔长旧丛。
龟毛拂子三千丈,光彩流传太白峰。
按: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一,宋元四明六志本。又见《四明文献考》第一四七页,《至正四明续志》卷一一,《敬止录》卷二七。
偈颂二十九首 其十一 宋 · 释清了
刹尘一扫,大小量空,念劫两融。
前后际断,不离当处,圆应无穷。
安住是中,周施不怠。
翟岩山宝积院轮藏记 北宋 · 舒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一、《舒懒堂诗文存》卷三、《四明文献考》第一二一页、《四明图经》卷一○
有大宝珠藏于无眹。
辩如吃诟,无所措言;
明若离朱,莫能寄目。
众生积业,堕在无明;
我佛如来,慈悲哀悯。
以身圆应,俯视群机,于无相中,发露光影。
重重接引,遂有多门。
结集流传,即经律论。
护持开示,世不乏人。
鄞岭翠岩,院名宝积,有长老者,曰智才师
于佛事门,不拾一法。
广募檀信,鸠集众工,缮写奉安,建为轮藏。
丙辰岁戊子年,凡阅三冬,能事告毕。
有一居士,施不及财,目睹胜缘,五体投地。
恭敬作礼,而发愿言:愿诸众生,睹相生想;
令一善念,念念不停。
如是轮藏,无暂休歇,以至八部,一切诸天。
在家出家,善知识等,若闻若见,发大道心,亦如是轮,永不退转。
则是藏也,无量功德,天上人间,穷劫赞叹,岂能尽云。
兴福寺兴福寺蕉岭县兴福乡。) 晚清 · 丘逢甲
 押寘韵
西山俯清溪,中有招提地。
今晨发游兴,行蹑樵迹至。
寺古门半颓,剥落馀榜字。
乡人利邀福,因乡遂名寺。
残僧缺梵诵,一饱无佗志。
依稀临济宗,欲说犹能记。
自从达摩来,妙法指心示。
渡江芦径折,面壁石留志。
莲宗衍花叶,顿渐派遂异。
初惟北宗显,蝉联帝师位。
南宗晚出抗,衣钵鸣法器。
南祖北则祧,顿兴渐乃避。
遂教曹溪水,一滴十方醉。
兹地本岭峤,固应濡染易。
宗风昔方盛,英伟多法嗣。
初祖各开山,并擅大神智。
此间百里近,遂有神僧二。
南岩圆应,阴那据惭愧。
禅宗不可作,僧反为佛累。
岂知古天竺,象教亦颓坠。
祅神出持世,魔氛日以肆。
瞿昙佛故种,受侮来异类。
豆瓜强剖分,净土遽易置。
五部皆孱王,龙象力难庇。
慈悲睹末劫,慧眼应垂泪。
昙华久不现,见叶纷相弃。
惟扇芙蓉妖,流毒远相被。
东来遍震旦,民财坐疲匮。
即今寺中僧,与俗亦同嗜。
犹借福田说,鼓众博檀施。
木佛寂不言,村女竞相媚。
因之变供养,得为口腹备。
冷观发浩叹,懒复著言议。
寺左有奇石,山静林意邃。
徘徊抚石坐,欲说西来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百六十九 北宋 · 释正觉
 押屋韵
头上有骨,眼底无肉。
分影月随流,閒心云出谷。
万缘圆应兮廓周大千,一点灵虚兮默照幽独。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三 北宋 · 释正觉
 押支韵
形声幻为,闻见智随。
自然出碍,平等何疑。
莹明而绝累,圆应而无疵。
而今问你,且道是谁。
窦和尚明觉大师瀑泉集序天圣八年八月 北宋 · 释圆应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明觉禅师语录》卷四、《雪窦寺志》卷九上
师自两处道场、多应机语句,门人集之,离三已行于世。
斯所纪者,乃垂带自答,及古今因缘,朝暮提唱。
辞意旷险,而学党未喻,复致之请益。
师盖不获已,随所疑问,以此以彼,乍放乍收,或抑或扬,或代或别,近百五十则,实一时之能事也。
圆应忝预参承,宁忘捃拾?
然多闻未益,诚有愧于宗师;
必记诸善言,谅无讥于弟子。
可命曰《瀑泉集》,意以飞流无尽为义。
凡知我者幸同味焉。
时天圣八年八月十五日圆应序。
按:雪窦《瀑泉集》卷首,四部丛刊续编本。
西斋池上三咏 其二 荷叶 元末明初 · 高启
 押庚韵 出处:大全集卷六
楚服新裁得,筒旧制成。
圆应间荇菜,密欲翳莲茎。
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
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
颂古六首 其五 南宋 · 释崇岳
 押词韵第十八部
大机圆应,大用直截。
雪峰云门,只得一橛。
毕竟如何,不说不说(同上书卷二九)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八十二 南宋 · 释广闻
 押词韵第七部
大机圆应,大用现前。
斩新日月,特地乾坤,知恩方解报恩岁旦
易规 其七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
嵇康作《言不尽意论》,殷融作《象不尽意论》,卓哉,吾意夫二子者,可谓言《易》也,其深得圣人之言者欤!
圣人谓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使意尽于象,则亦尽于言,而意非言之所尽,则亦非象之可尽,姑立象以尽之,果莫之尽也。
意如其尽,则象亦不立。
今象之立,以尽不尽之意,非尽不尽之言也。
学者乃争哓哓于象,是圣人欲以尽意者,欲尽言也,不亦悖乎?
襄城患之,乃为六象之论,曰实象,曰假象,曰偏象,曰圆象,曰义象,曰用象。
萧氏又难之,不取偏象、圆象,而立四象之论。
何、萧不知一物俱有六象,非一象各著一物,是未免哓哓之徒也。
郑康成、虞翻辈巧于取象,旁行曲致,王弼患之,曰:「爻苟合顺,何必坤乃牛;
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
乃太恕乎,是《易》之立象,犹诗人之托兴于草木鸟兽乎!
孙盛之诮,宜哉!
为象,妙于见形,论曰:「圣人知观器,不足以达变,故表圆应于蓍龟,圆应不可为典要,故寄妙迹于六爻。
六爻周流,惟化所适,虽一昼而吉凶并章,微一则失之矣。
拟器托象而庆咎交著,系器则失之矣。
八卦者,圆化之影迹也。
天下者,寄见之一形也。
圆影备未备之象,一形兼未形之形。
故尽二仪之道,不与《乾》、《坤》齐妙;
风雨俱变,不与《巽》、《坎》同体」。
呜呼,不得嵇、殷与之谈,必也孙安国乎!
示裕书记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八
踏著实地,到安稳处,时中无虚弃底工夫,绵绵不漏丝毫,湛寂凝然,佛祖莫能知,魔外无捉摸。
是自住无所住大解脱,虽历无穷劫,亦只如如地,况复诸缘邪?
安住是中,方可建立,与人抽钉拔楔,亦只令渠无住著去,此谓之大事因缘。
如来有密语:「迦叶不覆藏」。
「迦叶不覆藏」,乃如来真密语也。
当不覆藏即密,当密即不覆藏,此岂可与系情量、立得失、存窠窟、作解会者举耶?
透脱到实證之地,向出格超宗顶𩕳上领始得。
既已领略,应当将护。
遇上根大器,方可印受也。
秉拂据位称宗师,若无本分作家手段,未免赚误方来,引他入草窠里打骨董去也。
若具金刚正眼,须洒洒落落,唯以本分事接之,直饶见与佛齐,犹有佛地障在。
是故从上来行棒行喝,一机一境,一言一句,意在钩头,只贵独脱,勿使依草附木。
所谓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
若不如是,尽是弄泥团汉。
方来衲子有夙根作工夫、蓦地得入者,不遇真正宗师返引他作露布,堕在机境中,无绳自缚,半前落后,似是不是,最难整理。
要须识其病脉,辩其落著,徵其所偏坠而发起之,俾舍执著住滞。
然后示以本分正宗,使无疑惑,了然得大解脱,居大宝宅,自然趁亦不去,可以洪济大法,传续祖灯,堪报不报之恩也。
黄龙老南禅师昔未见石霜,会一肚皮禅,翠岩悯之,劝谒慈明。
只穷究玄沙语灵云未彻处,应时瓦解冰消,遂受印可。
三十年只以此印拈诸方,解路瘥病,不假驴驼药。
紧要处岂有如许多佛法也。
大宗师为人,虽不立窠臼露布,久之学徒妄认,亦成窠臼露布也。
盖以无窠臼为窠臼,无露布作露布,应须及之令尽,无令守株待兔,认指为月。
鉴在机先,风尘草动亦照其端倪,况应酬扰扰哉。
非胸次虚静,无一法当情,安能圆应无差,先机照物耶?
此皆那伽在定之效也。
临济金刚王宝剑,德山末后句,药峤一句子,秘魔杈,俱胝指,雪峰辊毬,禾山打鼓,赵州吃茶,杨岐栗棘蓬金刚圈,皆一致尔。
契證得直下省力,一切祖师言教无不通达,唯在当人善自护持尔。
佛智裕公久参遍历,一言相契,从前證解并脱去。
卓然超绝,遂分座训徒,传持流通此大法印,因书法语以赠。
按:《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五,大正藏本。又见《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唐隆宣大师开山记嘉定十五年正月 南宋 · 张侃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四、《拙轩集》卷六
通州浪山寺僧常满同其徒常真、智怀游豫章,得巨木五千,导江至于京口,遇风涛,莫知其所。
后游圌山,山通流,木尽集。
和尚五百年相待,与老叟指迦叶寺之言符合,乃作道场于兹山。
工未即而寂,后人因而成焉。
余尝入东霞寺,东殿即常满真身所栖之地,号隆宣大师,今曰满菩萨者。
土人保傅婴孺,有求辄应,如僧迦圆应而名之。
夫以元和之迎佛骨,会昌之废佛寺,通二十六年,而毁誉相反若此,然其道不知果何如耶?
常满之开兹山,岂不欲通都大衢,顾乃于清閒寂寞之滨,谓不如是则非释师之意也。
宝历在元和会昌间,莫之前焉,莫之后焉。
轮奂宫室,治田浚井,可谓善筹而为悠久地也。
广了为惠泽谒记,故详其事,使归而镵诸石。
嘉定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记。
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四 南宋 · 释印肃
 押尤韵
圆应牛,经劫没人收。
若不遇人,虚度春秋。
如今横穿鼻孔,水草皆休。
有时放,有时收。
随分纳些些,自性优游。
独奈何,劳别讨,混迹应不迷流。
许犯他苗稼,也不犁他田丘。
饱饮雪山肥腻,一顿更不他求。
眉毛眼睫,动转绸缪。
试问沩山水牯牛,有甚风流。
向左膊上书字,著甚来由。
任你千般引□,不肯回头。
不如卧云枕月,运气常周。
假使银蹄金角,气射斗牛
居吾腹内,不得出头。
吞底乃刀山剑树,业到解散枯髅。
谁知体如巨海,妄起浮沤。
风击沤生,沤灭何愁。
湛然智海喻真牛,圆应头头岂用修(示圆应行者看牛)
黔山 其三 清 · 黄安涛
 押径韵
飞云与牟珠,奇幻两擅胜。
偶因介通衢,遂尔引游兴。
轩舆镇阗骈,诗什竞持赠。
如彼入世人,一例务圆应
傥教锁烟霞,搜奇恐难罄。
安得谢客儿,一一凿荒磴。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四十一 南宋 · 释普度
大机圆应,大智无方。
右左逢原,七穿八穴。
万叠云山一抹过,十八滩头声浩浩。
遇贵即贵,遇贱即贱。
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
要津把断,纵夺临时。
风细细,日迟迟。
四海浪平龙睡稳,九天云净鹤高飞。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五 南宋 · 释普度
大机圆应,大用无方。
扑碎破沙盆,灭却正法眼。
要津把定,佛祖潜踪。
正案傍提,百发百中本觉虚室满长老至)